以足球为例,场上的中场球员通常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从中场发起。阿根廷的梅西和比利时的德布劳内,凭借精准的传球帮助前锋创造进攻机会,这种精准的配合往往能改变比赛的局势。

而在排球场上,虽然没有“中场”这一术语,但二传手的角色与之类似。在每一次进攻中,二传手负责将球传给网前的主攻或副攻,确保他们有最佳的机会得分。二传手不仅需要技术全面,还要具备极高的球商,通过和队友的默契配合,将球准确地送到最理想的位置。郎平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虽然进攻手可以选择更多的位置和打法,但二传手的稀缺性更值得珍惜。她脑海中想到的,就是她的队友——孙晋芳。

“铁榔头”孙晋芳,以出色的二传能力和对比赛的深刻理解,帮助队友们完美发挥。她能够将一个复杂的局面转化为简单的进攻机会,让进攻球员能够从容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正如一位体育记者所说,孙晋芳的传球技巧,是世界女排独一无二的。

那么,孙晋芳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职业道路,成为国家队队长,又在退役后开启了不同的人生篇章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1955年4月6日,孙晋芳出生在江苏苏州。从小,她就是天生的运动员,个子高、腿长,身体条件非常出色。高中时,她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跳高和跳远双冠,因而被苏州体校的排球教练发现。起初,孙晋芳并不理解排球这项运动,只是因为教练承诺给她每月一些补助,才答应去尝试。没想到,这一试,竟成了她一生的事业。

虽然是因“诱惑”而进入排球队,但孙晋芳对训练从未懈怠。她从跳高跳远转练排球,由于体重较轻,力量不如其他队员,所以她比别人更努力训练。后来,她进入南京体校,接受更加严格的训练,身体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在40度高温的体育馆里练到体力不支,但她始终坚持不懈,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6年,孙晋芳进入了国家队,并在队内的对抗赛中凭借出色表现被推选为队长兼二传手。此时,郎平凭借出色的弹跳和扣球能力,被定为主攻手。孙晋芳虽然有着主攻的梦想,但她最终接受了自己作为二传手的重要角色。在教练的引导下,她认识到,二传手是整个球队的“大脑”,是队友之间的纽带,只有把大家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胜利。

在长期的训练中,孙晋芳细心观察每个队员的特点,并根据队员的优势调整传球策略。她通过与队友的默契配合,帮助中国女排取得了优异成绩。她不仅在场上是队员们的领导者,场下也常常扮演着调解员的角色,协调队员之间的矛盾,促进团队的团结。

1981年,孙晋芳带领中国女排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上以七战全胜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凭借出色的二传表现获得最佳二传奖、最佳运动员奖和优秀运动员奖,成为历史上首位实现单届大赛个人荣誉全满贯的运动员。

此后的每一场比赛,中国女排都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大家为她们每一次得分而欢呼,孙晋芳、郎平等女排队员们也为中国创造了“三连冠”的伟业,成为了中国体育史上一段传奇。

1983年,孙晋芳退役后,她进入了政府工作,先后担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国家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主任等职务。她的领导风格深受尊敬,尤其是在2004年,她提出的改革措施极大改善了中国网球的环境。

她特别关注李娜的成长,并通过她的努力帮助李娜重返赛场,推动了中国网球的进步。为了让运动员能够更好地专注训练,孙晋芳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奖金分配制度,使得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自2008年起,网管中心出台政策,运动员能获得92%的奖金,极大激励了运动员的积极性。

李娜凭借这些改革获得了更好的支持,最终在2011年拿下了法网女单冠军,成为中国网球的传奇人物。

然而,命运却给这位体育界的传奇人物开了一个沉重的玩笑。2020年,65岁的孙晋芳在检查中被诊断为白血病,必须长期接受化疗和血液透析,无法继续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她曾为中国体育奉献一生,退役后也不曾停下脚步,但如今,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享受属于她的晚年时光。

孙晋芳的传奇一生,正如中国女排的精神一样,永远不会被遗忘。“不为名,不为利,敢拼敢闯,永不言弃”,这正是中国人创造奇迹、屹立于世界的民族精神。

感谢你,孙晋芳——中国女排最伟大的二传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