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评价让她意外地进入了国家队,虽然她和家人都没有想到自己能走到这一步。春节期间,亲戚们纷纷前来庆祝并提醒她:“你已经进了国家队,要好好学习。”

国家队的训练开始后,陈忠和专门为她制定了加练计划,每天在训练之外,重点打造她成为一名“重炮型”主攻。王一梅也没让教练失望,有一次她的扣球直接击打断了场地上的标志杆,队友们开玩笑说:“谁打断标志杆,就奖励一个鸡腿!”

王一梅的打法不同于其他选手,她不属于瘦高型,而是典型的“力量型”,她的骨架大、肌肉结实。这也成为了她后来的困扰,每次训练一结束,她一回老家,体重就难以控制。2007年,陈忠和见到她时简直被吓坏了。漳州训练基地的电子秤显示最多100公斤,但王一梅站上去,秤根本无法承受她的体重。

教练们急了,开始为她量身定制食谱,并结合骑单车训练和游泳减脂,魏大夫也成了她的“饮食保镖”。她也积极配合,甚至在一次国际精英赛前,成功减掉了17.5公斤,勉强恢复了比赛状态。

体重成了王一梅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难题,尽管每一任主帅都对她提出过“控制体重”的要求,但她的体重总是难以长期稳定。她从小练游泳,水中消耗大、陆地代谢慢,训练间歇多,导致体重的反复。

2010年世界大奖赛,王一梅因伤被轮换,甚至一度失去了主力位置。尽管如此,她最令人铭记的,依然是那记如“重炮”般的扣杀。

2008年大奖赛,中国女排对阵东道主日本队。比赛时,陈忠和依旧乐观地说:“没事,我们还有王一梅。”在关键时刻,王一梅一记起跳扣杀,直接击中日本主力木村纱织的面部,后者倒地几秒钟才缓过来。至今,球迷们还记得那一幕——慢镜头中,排球撞击面部的冲击力犹如一道闪电,而王一梅站在场中,拍了拍手,面无表情。

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再次与日本相遇,王一梅在三人拦网下强行突破,再次击中木村区域,球速达到89公里每小时,冲击力超过150公斤。日本电视台做实验,模拟相同力度的机器扣杀,能轻松击碎5厘米厚的瓦片和1.5厘米厚的木板。她被称为“终极武器”,也成了中国女排头号攻手。

王一梅的国家队生涯从2005年持续到2013年,经历了五任主教练。然而,她始终未能获得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女排仅获得铜牌;而在伦敦奥运会时,她仍然是主攻,球队未能进四强。

2013年,郎平回归,提出主攻必须接一传,这对以重扣为主打法的王一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她的灵活性不如其他队员,面对战术改革,她选择了退出国家队。她没有正式宣布退役,而是转会至土耳其,想要体验其他国家的训练方式。

返回中国后,她继续参加联赛,尽管出场机会越来越少,但她一直坚持着。2019年,辽宁队重组,王一梅担任了辽宁华君女排俱乐部的多个职务,正式从场上走到了场边。尽管成了管理层,她依然没有轻松过,她仍然承担着陪练、战术分析员、后勤保障等多重职责,并时常拍摄短视频记录训练日常,有时还亲自下场练球,手臂打得通红。有人看了留言:“大梅你都当老板了还陪练?!”她笑着回应:“不打球,我浑身不舒服。”

直到21-22赛季,段放逐渐接替了主攻的位置,王一梅才渐渐退出了主力阵容。她仿佛在等待一个人,等待着下一个能够接班的人。

如今,王一梅已经37岁,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干练的气质,完全不像曾经那个“大块头”。她的饮食简单,早餐是豆腐脑配油条,泡面就是她的正餐。尽管她并不张扬,但她始终坚守在排球的舞台上。

她曾说过:“赛场有终场,人生有尽时,但女排精神,是永不退役的。”我们相信她的这句话。虽然没有获得世界冠军,但她在球迷心中始终被尊称为“无冕之王”。

从那个打断标志杆的小姑娘,到一击命中木村纱织的“重炮手”,再到如今站在场边指挥全局的总经理,王一梅的人生没有华丽逆袭或狗血剧情,只有一条坚定的路——从未放弃。她就是王一梅,而不是任何人的第二个版本。

在中国女排最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