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队友张家乐也一点不含糊,77.10米的成绩稳稳地拿了块铜牌。
两个小姑娘能有这水平,真不是撞大运。
她们从16岁就进了省队,接受最专业的训练。
最厉害的是那个“以赛代练”的搞法,一年下来国内国外的比赛要跑超过15场。
这种高强度的折腾,让她们碰到世界级大赛一点也不慌,心理素质和技术都练出来了。
所以,当她们站在决赛场上,对着那些成名已久的高手时,才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
说到高手,就不能不提美国队。
虽然第三个比赛日他们没拿到金牌,但人家家底厚,凭着5金2铜的成绩,在榜单上那是独一档的存在。
美国田径的厉害就在于它太全面了,短跑、田赛什么都行,就跟一个没弱点的全能战士一样。
这背后是他们那套成熟得不行的校园体育体系,不停地往外输送人才,咱们确实得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再看看别的赛场,同样很精彩。
男子撑竿跳高那边,瑞典的杜普兰蒂斯简直就是个外星人。
他先是跳过6.15米,轻松把金牌拿到手,然后觉得不过瘾,直接挑战6.30米,还真就一次跳过去了。
这已经是他第14次打破世界纪录了,世锦赛三连冠,在这个项目上,他就是天花板,别人只能抢第二。
田径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永远猜不到结果。
女子100米栏决赛就出了个大冷门。
比赛前谁都看好的美国选手拉塞尔,最后连领奖台的边都没摸着,只拿了个第四。
反倒是瑞士的坎邦吉,跑出了12秒24的国家纪录,硬是把金牌抢走了。
这事又一次说明,竞技体育里没有谁是稳赢的,只要敢拼,谁都有可能搞出点大事情。
说回我们自己,这次除了女子链球的惊喜,别的项目也挺给力。
男子110米栏预赛,咱们三个选手全都进了半决赛。
男子跳远也有两个人进了决赛。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田径不再是只靠竞走、铅球这几个老项目撑着了,开始全面发展了。
这种从“一个强项”到“遍地开花”的变化,背后是国家这几年在培养人才和科学训练上花的真金白银。
现在国际田联的官员都说,世界田径的格局在变。
老牌强国虽然还很强,但像中国这样的新面孔正在快速赶上来,尤其是在女子投掷项目上,我们已经稳稳地站上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这种进步不光是多了几块奖牌,而是整体实力上来了,是整个系统都变强了。
当然,光靠运动员在场上玩命是不够的。
背后那个庞大的后勤团队才是根本。
教练组用上了生物力学分析系统,把运动员的每个动作都掰开揉碎了研究,进行调整。
营养师、体能师、医疗团队、心理老师,一个都不能缺。
这种全方位的保障,才让运动员能安安心心地去比赛,去突破自己。
青少年培养这块也越来越到位。
从体校到专业队,形成了一个很顺畅的人才输送链。
全国性的青少年比赛也越来越多,让小队员们从小就有机会见识大场面,攒经验。
再加上经常把人送出去训练比赛,跟国外高手交流,请外国教练来教,我们的眼界和技术水平都在快速提高。
媒体的宣传也起了很大作用。
现在通过各种直播,越来越多人开始看田径比赛,了解这项运动的好玩之处。
社交媒体上,大家给运动员加油,形成了一种特别好的氛围。
这种关注度,对整个运动的发展都是好事。
商业赞助也少不了。
有了钱,才能把训练条件搞好,提高运动员的收入,吸引更多有天赋的孩子来干这个。
科技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大数据、可穿戴设备这些新东西,都在帮助我们更聪明地训练,提高效率。
总的来看,中国田径的路子走对了,前途一片光明。
年轻一代运动员的冒头让人看到了希望。
虽然跟美国这样的顶尖强国比,我们还有差距,但这个发展的劲头非常好。
只要继续这么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未来在国际赛场上,我们肯定能拿出更强的实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