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全球总决赛落下帷幕,32岁的牛壮以23-11力克张泰艺夺冠,独揽500万元奖金。这看似普通的赛事结果,却让台球圈炸开了锅——因为同一片天空下,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的奖金折合人民币仅483万,刨去英国高昂的税费后,实际收入还不到牛壮的一半。

"谁能想到,家门口的比赛奖金比国际大赛还高?"有斯诺克球迷在社交平台感叹。数据显示,赵心童在英国夺冠后,50万英镑奖金因当地税率和赛事抽成,最终到手约230万元。而牛壮凭借国内相对低税率,实际收入预计超400万元,直接坐稳2025年中国台球选手"吸金王"宝座。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并非孤例。2024年中式八球奖金王楚秉杰狂揽1062万元,若非特鲁姆普拿下沙特新赛事冠军,这位中式选手的收入甚至能碾压斯诺克世界第一。"现在连斯诺克名将都盯着中式八球了。"业内人士透露,不少职业选手私下讨论"转战中八"的可能性。

展开全文

牛壮的逆袭堪称典型。这位2012年曾击败宾汉姆等顶尖选手的斯诺克新星,因职业赛场难有突破,2023年转投中式八球后迅速崛起。"规则差异其实没想象大,但奖金差距太震撼了。"他坦言,中式八球更看重进攻性,对职业选手来说是"低门槛高回报"的转型选择。

这种趋势正在重塑中国台球版图。2024年赛事奖金排名前10的中式选手,平均收入超斯诺克选手30%以上。尽管斯诺克在商业代言、国际影响力上仍有绝对优势,但对普通选手而言,"先赚到钱活下去"成为更现实考量。

中式八球的"钞能力",源于其本土化运营策略。赛事方通过降低外籍选手参赛比例、提高国内奖金池,打造出"草根选手也能暴富"的吸引力。而斯诺克受制于国际赛事体系和高额运营成本,选手分成始终难以突破天花板。

"这未必是坏事。"资深解说员王师傅认为,中式八球的爆发既激活了国内台球市场,也为职业选手提供更多出路。但也有声音担忧,"双轨制"发展可能割裂中国台球生态。未来如何平衡不同赛事的良性竞争,成为行业新课题。

当牛壮捧起冠军奖杯时,镜头扫过观众席——那里坐着不少西装革履的商业赞助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式八球的"黄金时代"会彻底改写中国台球的财富密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